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学习 > 萧致治:为人民写历史 写人民的历史

萧致治:为人民写历史 写人民的历史

2015年09月07日 08:42:33 访问量:425

  作者: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萧致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历史研究成果大量出版,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研究领域不断扩展,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新时期。不过,历史研究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如历史论著读者不多、社会效益不够理想等。当前,历史研究需要解决好如何使研究成果广受读者欢迎、如何在实现中国梦中发挥积极作用这一重大问题。

  历史论著少有人问津,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而历史研究未能正确处理自身与人民的关系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历史研究要突破局限于学术研究的小圈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并激发人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就必须坚持为人民写人民的历史。这就需要切实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为人民研究历史,二是研究人民的历史。早在7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就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其他许多问题也就不易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不仅对文艺界来说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对哲学社会科学界来说同样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历史研究者如果只是在口头上而不是在内心深处、实际行动上解决为人民研究历史的问题,研究成果又怎么可能受到人民欢迎呢?为人民研究历史,要求历史研究者在选择历史研究课题以及评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时,认真考虑对人民、对社会会起什么作用,是鼓励和滋养人民,还是不起作用甚至起反作用?为人民研究历史,还得研究人民的历史。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历史研究理应把人民作为主体进行研究,研究人民怎样艰苦奋斗、历经千辛万苦不断推动历史前进。

  为人民写人民的历史,需要了解人民群众对历史有哪些方面的迫切需求,然后通过自己的研究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同时,还要根据人民群众的口味,把论著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马克思、恩格斯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几千年的人类历史积累了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还通过考古发掘积累了难以数计的历史文物。对于一般人来说,全部掌握这些文献文物,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即便是专门从事历史研究的人,也不可能做到。历史研究者应通过自己的研究,把最需要、最应该了解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告诉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能够通过学习总结历史经验、掌握历史发展规律、认清历史发展趋势,更好地走向未来。这是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国家的需要。历史研究者理当义不容辞,努力去满足这种需要,而不能把历史研究变成书斋里一己之悲欢。

  为人民写人民的历史,还应特别注重研究人民生产生活史这一历史研究的薄弱环节。对于人民的生产生活史,传统史学研究是很不够的。前人早已指出,一部二十四史,只不过是历代帝王将相的家谱。在这些历史著作中,真正创造历史的人民群众是毫无地位的。新时代的历史研究如何切实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仍然需要历史研究者不懈努力,而注重人民生产生活史研究无疑是重要切入点。

  总之,开创历史研究的崭新局面,使历史研究成果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出路就在于端正立场,为人民写历史、写人民的历史。惟有如此,历史学科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大显身手、有所作为。

编辑:王存万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繁峙县繁峙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繁峙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山西省繁峙中学 邮箱fszx777@163.com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