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中之重,总分值占比百分之四十,而素材又是构成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选用之于作文的成功不可小觑。本文从反面论述素材选用中常见的陷阱和暗礁,使写作者在素材选用方面避免阴沟里翻船。
作文素材,浅显地说,即文章中用于证明论点的事例。如果选用不当,便不能非常契合地论证所述论点,甚至与论点背道而驰,形成“伪证”,直接导致作文失败。由此可见,对于素材的选取,当引起高度重视。那些不适宜作为证明论点的素材必须谨慎对待、认真识别,然后在写作实践中进行有效规避。本文结合案例,就高考作文中素材选用常见的四个注意事项逐一阐述,并对其进行个性化点评。
一、惯熟名人的惯熟事例不宜选用
引用素材:牛顿由苹果落地受到启发,进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论证观点: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往往能促成创造力的形成)
引用素材:居里夫人夜以继日地辛苦劳作,从4吨沥青中提炼出0.1克镭,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论证观点:勤奋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上述引用的素材,连大多数小学生都耳熟能详。作为高中生,堂而皇之地将其摆放在高考作文上,除了说明你孤陋寡闻之外,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你在知识层面上的低龄化和幼稚化。
爱迪生发明电灯
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
老郭点评:文章贵在与众不同,素材亦不例外。太过俗套的人和事注定无法吸引眼球,更难以点燃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
当然,不是说名人就成了素材的禁区,要注意这个原则中提到的两个“惯熟”,如果是惯熟名人的非惯熟事例,是可以选用的。还以上边提到的人物来说,如牛顿儿时开猫洞的故事:大猫开大洞,小猫开小洞,结果好端端的墙面被挖了两个洞(本来只需开一个大洞就可以),中年时期不遗余力地打压对手莱布尼茨和胡克,以争夺科学发明权,晚年又去研究上帝(是不是有点颠覆传统认知的感觉?);居里夫人因为失恋只身前往法国求学(这是史上最幸运的失恋,否则就少了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爱因斯坦抛弃糟糠之妻后便马不停蹄地迎娶了自己的表姐(这简直就是毁三观的节奏啊)。同样,如果是惯熟事例,但与之相关的“名人”却鲜为人知,也是可以引用的。比如“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充满人文关怀的金句,你能想到是谁写的吗?慈禧!没错,就是这个给近代中国带来无尽灾难的老妖婆!(是不是有点怀疑人生?)如果能把这些名人的“黑历史”扒出来,即使观点平庸,也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当然前提是素材与论证观点相匹配),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句:涨知识啦!不过,更多的情况是:明星频繁撞脸,作文多次撞车。每年高考语文的6月7日,在不少中国考生的作文里就神同步地上演屈原不停投江,司马迁N次被阉(堪比凌迟的三千六百刀)的血腥剧情,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死伤总动员”终于在这一天演绎成为一次“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节日狂欢。试问,我的同学,你就不能换个人么? 这种“你有我有全都有”、地球人都知道的共产、共享式素材注定会让你的作文泯然众人。借用世界著名汽车公司的名称评论,那就是人物过于“大众”,事例经常“通用”,最终会使你的文章索然无味,沦为路人甲般的存在。
不宜指数:☆☆
二、自己一知半解、不甚了解的人物或事件不宜选用
引用素材:哥白尼因宣扬日心说,于1600年在罗马鲜花广场上被教会用大火当众烧死。(论证观点:历史上那些为真理而献身的人是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中坚力量) 引用素材:卡文迪许幼年家境贫寒,靠邻居接济,努力专研物理,最终通过推理,计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中G的数值,使得该定律真正具有了实际用途。卡文迪许成为继牛顿之后,法国又一伟大的物理学家。(论证观点:贫穷是成功的催化剂)
上述引用的案例显然有“诈”。其中,案例1中的“哥白尼”是错误的,因为他在1543年就去世了,被烧死的人是他的“粉丝”——意大利天文学家布鲁诺。案例2中则更是谬误丛生,存在四处错误:(1)卡文迪许家境贫寒(家境殷实,是当时的大富豪);(2)邻居接济(既然家境殷实,自然无需邻居接济);(3)通过推理(是通过实验);(4)法国(是英国)。
秦九韶忧国忧民(真实情况为祸国殃民)
萧伯纳英年早逝(真实情况为寿比南山) 齐白石年少成名(真实情况为大器晚成)
假作真时真亦假。一些同学在写作时脑洞大开,其“原创”能力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望尘莫及。如此细腻的纯手工高仿品真可谓雷死人不偿命,不过也只能忽悠你的同桌小伙伴,在拥有火眼金睛的阅卷老师面前,瞬间便会被秒杀的现出原形。
赝品难逃法眼,素材还是原生态的好。
不宜指数:☆☆☆
三、当代网络红人、影视明星中的小鲜肉不宜作为正面肯定对象
引用素材:鹿晗,一个出生在北京的90后大男孩,其光洁的面庞和精致的五官堪称“少女杀手”。鹿晗一条公布自己曼联球迷身份的个人微博单条评论数骇人听闻的数字创世界纪录,成为中文社交媒体上的首位吉尼斯世界纪录获得者。单凭这一点,他就是我心中最完美的男神。(论证观点:零零后就应该亮出你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引用素材:芙蓉姐姐从小就有一颗明星梦,她拒绝做一个普通人,通过网络途径,使自己一夜之间家喻户晓,是我们这个时代从草根逆袭为明星的杰出代表。(论证观点:每个人都应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
做人应该谦虚嘛!反正,现在的年轻人都很崇拜我,我是他们的偶像。
在当代中国,网红和小鲜肉虽刷爆了存在感,但夺权登基尚需时日,想要撼动老戏骨在阅卷老师心中的地位,路漫漫其修远兮!
不宜指数:☆☆☆☆
四、被媒体封杀、存在争议、“摊上事儿”的人物不宜成为褒扬或讴歌的对象
引用素材:成名前的李阳学习能力一般,尤其是他的英语成绩经常不及格,但他凭着一股不服输、不怕被人笑话的劲儿,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学习强度,不仅使得自己的英语成绩突飞猛进,而且创立了风靡全国的“疯狂英语”品牌。(论证观点:不抛弃、不放弃的傻阿甘精神可以让乌鸡变凤凰) 引用素材:方舟子敢于对当代形形色色的假公司、假学术、假科学、甚至是假院士说不,最终被人们冠以“打假卫士”的称号。(论证观点:时代呼唤敢于说真话的人)
李阳早已一不留神从“英语学霸”转型为“家暴达人”——无论是对待事业还是配偶,都一视同仁地“疯狂”,看来这哥们是要一辈子将疯狂进行到底了。至于方舟子,自从陷入“转基因”的泥淖中后,就没有爬出来,现在遭全国人民唾骂喊打。
在中国特殊的国情和特定的政治语境中,一个身处舆论风口浪尖上、满满都是负能量的所谓“名人”竟然堂而皇之地成为你文章中褒扬、讴歌的对象,阅卷老师如果给你的文章打高分,他需要承担多大的政治风险?
毕福剑(饭局门)
范冰冰(逃税门)
黄海波(嫖娼门)
陈羽凡(吸毒门)
明星有风险,引用需谨慎。
不宜指数:☆☆☆☆☆
那么,在高考作文中,素材究竟如何取舍,我们该如何提高作文素材的选取和驾驭能力,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甚至脱颖而出呢?这里有四条建议,以飨读者:
一、关注时事,涉猎新闻;
二、广泛阅览,持续积累;
三、仔细甄别,去伪存真;
四、严格审查,谨小慎微。
前两条强调平时积累的重要性,后二则侧重考场运用时的谨慎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具体实践。除了加大阅读量,提升知识 “库存”外,还要懂得“功夫在诗外”,把握时代脉搏,揣摩阅卷人心理。
结 语
方法可以层出不穷,技巧令人眼花缭乱,但其核心思维却并不复杂。那就是:所用素材在保证正确性的前提之下要坚持稀有性,同时需要顾及阅卷人的兴趣取向和主流价值观,不要涉足雷区。
事实上,作文素材选用的注意事项远非文中提到的四个方面所能穷尽,例如还可以补充第五个原则:历史上早有定论的负面人物不宜为其翻案。现在有为秦桧翻案的,说其是和平主义者(老郭点评:如果秦桧华丽转身为和平使者,那么岳飞势必就成为战争狂魔了。如此一来,历史上的很多人物就需要重新界定,史学家要忙的热火朝天了);有为潘金莲鸣不平的,称她是自我意识觉醒了的追求自由爱情的时代女性(老郭点评:少妇搞婚外情可以,底线是放过前夫哥)。凡此种种,都不可取。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本文管窥蠡测,希望通过粗浅的罗列和论述,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期能给读者些许启发与思考,这便是写作此文的初心。
——摘自《平论·创作篇》
作者简介
郭卫平,别称老郭、奥德蝈蝈,曾从事政府秘书(五台山风景区政府办)、高校辅导员(苏州大学)以及政策研究工作(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后于2014年经人才引进计划进入繁中,先后担任语文、历史教师。郭老师上课思维缜密、见解深刻,所带班级的文、史成绩斐然夺目。
欢迎关注繁峙中学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