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应有的
课堂教学变化
疫情封闭教学期间,老师们克服种种困难,抛家弃子甚至有的拖儿带女积极参与高三备考复习教学工作,连续奋战已35天。
班级一分为二实行小班教学后,老师们的工作量无形中成倍增长,有的喉咙哑了,有的上火牙痛了,有的不习惯集体住宿长久失眠了,有的长时间站立腿肿了,但都在坚持,不懈战斗在教学一线,敬业精神可歌可泣。
门里门外一家人
同时期,学校还持续组织了听评课活动,召开了专门的高三教学工作阶段总结会,会上大力提倡高效课堂,提倡教学的实效性。昨天又针对第七次模考召开了数学、物理两个教研组的两场专题研讨会,四个多小时的交流辩论,老师们互相学习借鉴,都感觉收获颇丰。特别是在课堂教学和教学的改革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教学水平的提升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
但如何在教学上形成共识,我谈几点看法,抛砖引玉,供大家探讨——
一、现在大家在教学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很大,并且都有改变提升的强烈意识,不少教师已经付诸实践,这是达成共识推进课堂变革的基础。
二、教学效益(效率)肯定来源于课堂教学。长久以来,各校课堂教学层面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和所受到的最强烈的批评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老师辛苦半天,学生学习效果却不明显。原因就是整节课在设计和讲授时就没能很好兼顾学生主动学习时间、学习收获和学习过程体验这三个关键指标。忽视了学生生理、心理运动规律,“眼中没有人(学生)。”课堂主体错位,满堂灌在一些老师的课堂上还仍然盛行。
三、提倡高效课堂,势必涉及课改这个话题,课改并不神秘,也不见得非要采用什么固定模式。之所以在评课时褒扬某位老师的课堂做法,是希望我们老师们注意课堂的变化,注意课堂是要关注学生学的过程,课堂要以指导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节纯粹的讲授课不一定就非要否定,有时候也确有必要这样做。但如果一位老师的每一节课学生都成了看客和听众,无论这位老师的教学成绩高低,我希望老师们应该明确知道这是一种为现代教学理念所彻底摒弃的课堂教学行为。
四、我不希望老师们的课堂是一个模式,希望老师们都能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希望老师们都互相借鉴汲取有创新精神老师们的有益经验,特别是能够提升学生能力和成绩的经验做法。从我的考量,应该尊重每一个老师的个人风格和独创精神,更欣赏那些知道课堂存在问题并能够积极主动去思考、去改变的老师。
五、“立德树人”是教育的首要、永恒目标。课堂教学一定要注重“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培养,通过以上四个基本目标的落实,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训练,来改变课堂教学。以上基本点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新高考对学生考查的方向,老师单纯的讲授课不仅不能适应,而且必然是无法完成新高考所要求和引领的教学任务。
六、数学和物理两场研讨,作为倡导者和组织者,我也学到了好多的东西,听到了好多老师自创的有效的经验做法,从中不仅看到了老师们真心想改变提升的热情,也看到了老师们为了学生成绩提升忘我的奉献精神。一位老师说“抱怨学生不如要求我们自己”,这应该是一个为师者最无私、最真实想从自身寻求突破提升的最高精神境界,这句话代表我们很大一批老师的内心已形成的共识——改变,自我改变。
课堂的话题想说的很多很多,但由于经验不足,水平有限,只能针对近期高三年级的听评课和两场研讨会有感而发,只想和老师们就这点感想引发共鸣、形成共振。同时也想让大家明白,在要求课堂改革、促进学生能力和成绩提升这一点上,我的信念是坚定的。
2020年4月26日
![]() |
![]() |
![]() |
![]() |
![]() |